<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 | 刘军师桥与刘伯温
        责任编辑:樊斌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3-03-24 12:1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 | 刘军师桥与刘伯温

        樊斌


        位于南京新街口中山东路59号的刘军师桥,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南抵中山东路,北端原通青石街。刘军师桥本是青溪古道支流上一座小桥,河道早已湮没,桥也随之倾圯。因明代时,此桥适在军师刘伯温府邸门前,故名刘军师桥。

        《南京地名大全》载:明洪武军师刘基(字伯温)府邸在这里,后府邸不在,仅存了府前小桥,名刘军师桥,巷从桥名。1970年曾名生产新村,1981年恢复原名刘军师桥。


        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


        刘军师桥实际上是一条约百米长的小巷,笔者曾无数次走过它。巷口早先是老虎灶,至2018年6月拆迁前都沿着狭仄的巷口开着烟酒杂货铺子。走过杂货铺,是一条仅一米多点的窄巷,从巷口走到头,有近百户人家。

        2018年6月,刘军师桥动迁,这处被戏称为“新街口地区最后的棚户区”连同与“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刘军师密切关联的刘军师桥之地名也消散了,只留在老南京人的记忆里了。



        六百多年前新街口周围曾是官府集居的地区 


        选自1992年制《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城区地名图》


        南京老城区是六百多年前明朝初期的京城,留下了大量带有皇城印记的地名。从新街口地区至长江路、青石街一带,除了中山东路上的刘军师桥,还有邓府巷、沐府西街、汉府街等地名的由来也都和明代的高官有关。



        从刘军师桥原北端出口至青石街,穿越长江路,到估衣廊南段,原称沐府西街,也称沐府西门,这里曾是明朝的黔宁王沐英府第所在地。明代黔宁王沐英,自幼父母双亡,被朱元璋与马皇后收为养子,改为朱姓。朱元璋曾亲抚其背说:“使我高枕无南顾之忧者,沐英也。”至今,沐府西街上的沐英府已无处可寻,只余估衣廊尚在,商号林立,烟火袅袅。


        选自《同治上江两县志》


        与刘军师桥和沐府西街隔街相望的邓府巷,现在已经被新地名“长江路九号”取代。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邓府巷是因明朝的开国功勋之一宁河王邓愈的府邸而得名。笔者曾在邓府巷寻寻觅觅,问了几位当地居民,却没有人知道邓愈府邸在哪里。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远征甘肃,十一月班师还京,因功赐宅第于洪武正街——即今洪武北路,与邓府巷是两条并行的小巷,有可能是邓愈宅第前门在洪武正街,后门抵邓府巷。南京留有邓愈相关印记的地名还有中华门外雨花南路的邓愈墓和城南雨花台与菊花台之间的邓府山。



        距离邓府巷百步之遥的汉王府曾是明汉王朱高煦的府邸,府前的汉府街由此得名。今长江路292号大院是汉王府的一部分。汉王朱高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与明仁宗朱高炽、赵王朱高燧同为文皇后所生,他身长七尺有余,善骑射,性凶悍。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以“靖难”之名兴师南下,朱高煦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且在危急关头,救过他父亲朱棣的命。永乐二年(1404),朱棣下诏立高炽为太子,封高煦为汉王,并令其去云南就藩,高煦拒不赴任,反而诘问父亲:“我何罪,斥万里?”成祖因念他有战功,对他十分宠爱,没追究他,还将他的家小从北京迁来南京,并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为他建造了这座十分豪华的汉王府。汉府街由此得名。



        南京民间至今仍有刘伯温的许多传说 


        刘基像


        刘军师桥源于刘基(1311~1375),其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在南京,更有众多有关刘伯温的传说。

        刘伯温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精经纬之学,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料事如神,为明王朝的建立,树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性刚嫉恶,宽宏大量,尤足流芳千古。

        民间有关他的神奇传说中,多为阴阳风水之说,将他誉为神人。至今仍有许多街巷名称与他相关,如聚宝门、船板巷、柳叶街、甘雨巷、百猫坊等。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处州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并在离明皇宫不远的中山东路一带赐建了刘军师府邸,留下刘军师桥这个地名。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