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重读方志典籍:寻找“凤凰台”之旅
        责任编辑:夫子庙风华录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3-04-04 15:0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重读方志典籍:寻找“凤凰台”之旅

        夫子庙风华录(公众号)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千年前,“谪仙人”登台感慨

        凤已去,唯留一空台供世人登临感怀

        虽找遍今日的南京地图也找不出“凤凰台”三字

        但“凤台路”“来凤街”“凤游寺”

        这些地名却留下了凤栖秦淮的痕迹

        从方志中的凤凰台谈起


        首先,让我们看看宋代地方志中对于凤凰台的记载:


        凤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乃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台山。

        ——北宋《太平寰宇记》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秣陵王顗见三异鸟数集于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附翼而群集,时谓之凤。乃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因以为名。又案:《宫苑记》:“凤凰楼在凤台山上,宋元嘉中筑,有凤凰集,以为名。”

        ——南宋《景定建康志》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


        据此可知,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曾有三只凤凰飞落此山,于是秣陵王顗便设此处为凤凰里,在山上建了凤凰台,命名此山为凤凰山。之后的两百多年,凤凰台都与大多数平平无奇的台一样,直到唐朝“谪仙人”的造访,使它迎来了高光时刻。

        李白登凤凰台曾作诗二首,分别是《登金陵凤凰台》与《金陵凤凰台置酒》。此后,便有大量“粉丝”跟风效仿,凤凰台一时名声大作,马光祖称其为“金陵登临之胜,题咏最多”。


        张久生书《登金陵凤凰台》 白鹤书《金陵凤凰台置酒》


        明代地方志记载:


        凤凰台,在宋保宁寺后,杏花村东北。宋元嘉十六年,秣陵王顗数见三异鸟集于山,状如孔雀,有文彩,音声谐和,众鸟附翼群集,时谓之凤。乃置凤凰里,筑台,因以为名。按《宫苑记》:“又有凤凰楼在山上。”《金陵志》:“台与楼皆彭城王义康所建也。”……淳熙中,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凤凰台。开庆元年,倪总领垕重建,马制使光祖记为“金陵登临之胜,题咏最多”。

        ——明《万历江宁县志》


        星移境换,凤去台空,于是芜没于屯烟戍火之场矣。”名噪一时的凤凰台曾一度陷落于战火,南宋淳熙年间,范成大曾重修凤凰台,开庆元年1259,倪垕再次重建,但都未能改变凤凰台由盛转衰的命运。


        清代地方志中如此记载:


        凤凰台,于明为徐魏公(徐达)园亭,后废,人于其地立丛桂庵。嘉隆间大兴修之,因积庆庵改为古瓦官寺,灶与寺相对,遂名上瓦官。

        ——清《乾隆江宁县新志》


        凤台园即魏公园也,一名锦衣西园。今废地,属凤游寺,旁有三锦衣园,亦与凤凰台址相接。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唐李供奉(李白)尝宴游其所。厥后渚沚丛生,洪流西徙,而杨吴筑城,山势横断,凤台遂在城内。

        ——清《凤麓小志》


        明代时,凤凰台成为徐魏公(徐达)园亭,不再是文人们登高作赋的场所。此后的凤凰台也逐渐走向没落,清末陈作霖再游此地时已是一片萧条之景。而今的凤凰台也已不存旧址。


        《凤麓小志》卷一



        凤凰台何貌?


        大家一定也很好奇凤凰台究竟何貌,综合古籍中的图,我们可以进行一番脑补:城墙内小山上的一座楼台。


        明代朱之蕃编、陆寿柏绘《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之“凤台秋月”


        清代陈作霖《凤麓小志》“凤凰台图”


        清代长干里客《金陵四十八景图》“凤凰三山”

        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


        凤凰台在何处?


        那么凤凰台旧址究竟对应今天的何处呢?根据陈作霖《凤麓小志》中的《金陵城西南隅街道图》与百度地图的比对,我们将位置锁定在了今天的“凤游寺”旁。


        《金陵城西南隅街道图》与百度地图的比对


        下面将正式开始我们的调研行动。



        第一站 仓顶


        初次踏入城西南隅的这片土地,我们选择从“来凤小区”开始。


        来凤小区大门


        进入小区后一路向前,偶然间我们发现了“仓顶”这一地名。《凤麓小志》中记载:“花盝冈一名仓山,明骁骑卫屯粮之所也。俗呼仓顶。”此处当原为仓山上,今已感受不到山体。《凤麓小志》在“花盝冈”下注曰:“金陵之山,土色红赭。东城赤石矶,西城虾蟆石及兹冈皆然。故陶官尝设于是。今城中筑室者率来取土,日夕不绝,冈之堆阜多成洼缺,甚至毁及坟墓,是当禁也。”世人多“取土”于仓山,故山渐平。


        仓顶93号门牌


        再往前是金粟庵,门前题有“恺之画图时”,传说为顾恺之为瓦官寺画维摩诘图前勾画草稿处。


        金粟庵


        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

        再一路向南行,便来到了今天的“凤游寺”。



        第二站 凤游寺→凤游寺社区


        凤游寺,初名丛桂庵,建于凤凰台原址。因与“古瓦官寺”同一地址建起,葛寅亮易“丛桂庵”为“瓦官寺”,在山上,故称“上瓦官寺”。因明世宗禁止私创寺、观,当时的积庆寺也借“古瓦官寺”之名,称“下瓦官寺”。明焦竑易“上瓦官寺”名为“凤游寺”,凤游寺后因风雨侵蚀等缘故拆除。


        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凤游寺小学


        凤凰台应紧靠凤游寺,但过去的凤游寺如今已经化为一个地名符号嵌入凤游寺社区之中,附近还有凤游寺小学,并不见寺庙,甚为可惜。故我们只能推测凤凰台当在其东不远处。


        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文枢初级中学(凤凰台校区)


        再往东行,有一缓坡,其上为中文365bet_beat365官方网站正规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文枢初级中学(凤凰台校区),应也是凤凰台的一部分,《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中便称此处为“凤凰台遗址”。


        《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


        沿缓坡继续向上,是古瓦官寺。



        第三站 古瓦官寺


        据《凤麓小志》记载:“瓦官寺者,晋哀帝兴宁二年诏移陶官于淮水北,以南岸地施僧慧力为寺,以其本陶官地,故名瓦官。或曰瓦棺,耆硕甚诞,不足信也。凤皇(凰)台在正殿之左(寺中有晋义熙中狮子国所献玉佛像、宋世子义符所铸丈六铜佛像、顾长康所画维摩诘像,人谓之为‘三绝’)。”


        古瓦官寺进口


        我们所寻找的“凤凰台”曾在瓦官寺之左,但此时的瓦官寺与清末陈作霖所见已非一寺。走进瓦官寺,见其中有一宝鼎,其上刻有瓦官寺的历史与现“古瓦官寺”的由来。从中可知此处“古瓦官寺”非建于原址,但与上瓦官寺渊源更深,故凤凰台应在此寺旁,与我们的推测基本一致。


        古瓦官寺宝鼎



        第四站 阮籍墓


        《露书》卷七


        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山上应有一处阮籍的衣冠冢,最初载于姚旅《露书》卷七:“秣陵凤凰台傍有阮籍墓。壬辰,李公昭掘地得石碑半段,曰‘籍之墓’,旋又得半段,曰‘晋贤阮’,始知此地为籍墓。后有人穷之,多得殉物。籍踪迹多在山阳,不知何以葬此。”


        阮籍墓碑(非原碑,原碑已佚),出自《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



        清代周亮工等文人为重建凤凰台这一登高作赋、舞文弄墨之地,曾一度发起募捐试图赎回凤凰台,周亮工还对《露书》中的内容进行了加工,撰写《赎凤凰台募疏》,后被收录在《康熙江宁府志》(陈开虞本)卷二十八“陵墓”中“周亮工《赎凤凰台募疏》有曰:万历壬辰,李公昭于凤凰台傍,掘地得石碑半段,曰‘籍之墓’已,又得半段曰‘晋贤阮’,始知此地为籍墓。后有人穷之,多得殉物……”

        虽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凤凰台的重建效果甚微,一年后又是一副萧条之景,清初计东旅行经过此地时言:“寺甚卑且隘,门扄不肯开,门外一汪伯玉碑,碑字不甚可识。登台,台一土堆耳,亦甚隘,高不过三十尺,傍有杂树,寒鸦噪其上。”

        而今古瓦官寺对面的一处考古墓地似与阮籍墓有关。


        古瓦官寺正对面的考古工地


        至此,寻找“凤凰台”之旅也画上了句号。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